夏商野史 在線閲讀無廣告 鍾惺 精彩無彈窗閲讀 西伯,商侯,伊尹

時間:2017-07-03 11:46 /競技小説 / 編輯:張林
《夏商野史》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都市小説,小説的作者是鍾惺,小説主人公是禹王,履癸,伊尹,小説內容精彩豐富,情節跌宕起伏,非常的精彩,下面給大家帶來這本小説的精彩內容:卻説當時羿赢太康於河。遣叔龍赢太康,意在盡除...

夏商野史

小説長度:短篇

閲讀時間:約1小時讀完

作品頻道:男頻

《夏商野史》在線閲讀

《夏商野史》章節

卻説當時羿太康於河。遣叔龍太康,意在盡除他左右佞人。不意佞人知覺,連太康都不得來。其實太康還可以為善,只當初用人差了,沒奈何,權不由己,只得西奔。幸得五子從兄,雍牧扶君,一悌一忠,方才扶得太康復寓位九年。那有窮氏羿聞叔龍反命,太康不歸,只得自引眾歸翟陽,辨狱败為天子。叔龍、賓圉諫曰:“天子者,天所命也。

其任至重非可之物也。昔榆岡失政,而讓堯,澆不受。天下諸侯崇之,不得已而受。堯傳天下,不以與子,訪許由而讓之,許由不受,惡堯之言,謂為污耳,乃洗耳於潁上之。遇巢問之,洗耳何也?許由曰:‘至仁者不聞聲,至潔者不聆塵情。今堯以天下讓我,吾惡其聲,且情之在耳也,將洗之。’”巢曰:“噫夫!聲之者自不來至仁,情之塵者自不人。

至潔,今來而者,子之仁與?潔為未至也,所以囮之也,尚能洗乎?毋污吾牛。’遂策牛而飲於其上流。乃讓於舜,舜避之不得,乃不得已而受之。惟禹王亦然。獨啓王以子受命,然亦天下之所歸。且禹王之功德洋溢宇宙,宜百世承之。然今王稍失馭,而臣叛民離,即如此矣。天下豈宜者乎?今王雖然失社稷,天下猶知其王也。天下既不我崇,而王本在,安得自為?願君為夏攝政,以待之,來則退居。

有窮不來,則其人民,用其財賦,以和諸侯,庶有當也。”羿納其言,遣叔太康之妃嬪還太康,探太康靜。叔龍行渡河,太康時已西奔矣。叔龍追至夏陽,致命還上妃嬪。太康大喜,勞叔龍再三,會西方之諸侯而歸。謂羿曰:“夏猶未衰,天氣在西,而西方之牧皆和而上恭,方盛氣也,厲之反為不祥。君無志焉!”羿嘿從其説。

乃施恩於夏民,免其出車馬,而民喜矣!士之來見者,謙已敬禮接之,而士喜矣!又召伯熊、勿髡來與叔龍、賓圉分遣四路,聘問各國之諸侯,而諸侯喜矣!當太康在河南九年間,羿亦勉為政令九年。年年思量自為天子,只是當不得,四賢遞相諫勸也。因羿原有一段剛氣英風,故亦能從善正。如劣馬有了王良,不由不善,只怕失轡矣。太康既隕,羿又自為天子,伯熊曰:“自三皇以來,未聞自稱帝王者。

以理揆之,亦未有自稱帝王而可得久者。”勿髡曰:“共工之盛也,而女媧殺之。蚩也,而軒轅殺之。斯亦不者之明證也。”叔龍曰:“即無論其理,但受天命,亦天下人推戴耳!豈可自為?”賓圉曰:“天下之得,固自有,苟能來之,不天子而自至者也。”羿曰“何以能來之?”賓圉曰:“但視天下之人心所在而從之,則人心來。人心來,則天命亦終必來,不必速致也。”羿曰:“然但何以從人心?”四賢皆曰:“今天下諸侯皆賢啓王之五子,推立仲康。

今方居喪,君正當及諸侯未舉之時,先以禮仲康歸國繼夏。則天下諸侯吾君之高,諒吾君此之為,皆不獲已之行,志在救民無私意也。今君若不行,諸侯必行之。以仲康之賢,率天下之諸侯而討吾君。吾君雖勇,其將何之?若乃自王,是速天下之兵也。若為義舉,則天下之士民皆歸心吾君。而吾君今不王,必大矣。此機斷不可失也。”羿乃從其議,使伯熊,勿髡吊太康,而仲康。

仲康不從,兩賢極陳懇悃之情,上表奏曰:先王之在舊國也,誤用寵恤,施及遠臣。遠臣惟是懼集中,弗能承休犬馬之情,願自窮也。不謂遠臣無祿,用獲譴於先王之左右,尚懼頭領。以歸冀北,其幸甚矣!豈其人叛天?遠臣區區下情,代先王輯寧邦甸,而正大位。乃奔至於河上,先王。先王過慮下臣之逆,而不歸,遠臣遂獲大惡之播於天下。

遠臣夜腐心無策,可從天地,迷濛不能自明,於茲九年矣!然唧唧犬馬,夜望主之歸裏也。不謂先王遂爾遐棄,蒙污苦志,遂無皎時,為慕仲公之賢,遂遣走僕,致以極忱。下臣匍匐執策於河,以待公駕。若其不往,下臣不敢復立於天下矣。走僕請自於公,以明下臣之心。且下臣不得於先王而願效於公,五廟如故,九鼎未移,公獨不續先王之勳,光皇祖之祀,即忍於下臣,其何忍於祖宗乎?仲康覽奏,欷歔泣下。

伯熊等亦泣下,仲康之四亦泣下。於是四勸仲康曰:“看來羿之使臣,其賢者也,必能終兄之世乎!兄念皇祖之宗祀與舊邦,當行。”伯熊等又告於豫方諸侯子昭明等,昭明等俱勸仲康行。仲康待終期年之喪,乃嗣太康,留和閼、少容居守陽夏,自與叔成、季升告於諸侯以行。子昭明率商國之眾,太廉率郟國之眾,從伯熊等擁仲康渡河。

伯熊先使人報羿,請羿自臨河以,擁歸夏都。時丁卯之冬也。仲康至都,先陳退讓之義於諸侯。諸侯固請,乃告於五廟,會中北近國之諸侯於鈞台,即夏王位。以戊辰為元年,褅黃帝而郊大禹。命羿為相,子昭明仍大司徒,太廉為太宗伯,是為三公佐政。是時,有東方嶓山之國胤侯者,修其德政,名揚青、兗,威東夷,來朝於王。王察其能而且忠,遂封為青州牧,留輔政都中,為九卿之,官至司馬,攬六師,主征伐。

胤侯者,高辛氏庶子、叔豹之也,承仲康王之寵命,遂竭心委,盡忠輔治。王又以叔成為朕虞季,升為秩宗,舉重該之孫句曲司土,扶登氏之子希和典樂,祝鳩氏之裔孫牛倀司農,召兆之子起桃為土師,若木為納言,而吉光仍為車正,其胤侯為九卿。羿臣在都者,伯熊、勿髡、叔龍、賓圉,王俱命為元士。王又封少閼於夏陽,少容於陽夏,並祀太康。

而賜命於姬棨璽國中舊臣,善者,皆復其祿。隱處之賢人訪舉之,使從政;貧窮之小民,斬蠲免其貢賦。督農舉公,恤老賑之,惠鰥矜寡,夏稍稍興復。王雖得羿數載,識羿終是不軌之臣,實內憚其雄。故雖使之為相,實把大權託寄諸臣,而胤侯倚任之,皆以制羿也。誰知那有窮羿雄心莫展,逸氣難收,如獅子受縶,虎豹駕車真是屈抑不住,始悔恨無及,乃怨四賢。

熊伯曰:“夫龍之雨,取於池,而池不患其無月大明,羣星先光,而星不患乎無光。何者?大者既得,小者自存。今夏王有位,君正不得獨柄兵權耳。然賢君在上,賢臣在下,君為首相,上輔君德,而下總自僚,庶務各舉,士興民順,何樂如之?而反憂也,即池星光,使第靳其私,能如雨之澍澤周洽,月之洞照萬國乎?及雨而池自溢,曉而天自光,亦何損於池與星也?”賓圉曰:“豈特無損而已,且有其增君。

若自專天下,諸侯所不臣也。今則諸侯之矣,天下之士所不歸也。令則為士民所來矣,夏王之家,有姒之所恨也。今則相矣,上下來,四方推,增孰大焉!”勿髡曰:“毋問其增矣!先得其安,方池之三月不雨,能無涸乎?寸光之星,夜不曉,能有明乎?蓋自圖其小者,暫其私而大禍隨之。共全其大者,大禍已集,小私不計可矣。”叔龍曰:“既安矣,且逸也,不糾補而上無闕,不張皇而下岡虞矣!

是龍為使而池坐享其成,為而星不必用,其也,君又何憂而弗樂乎?”四臣婉轉譬設,羿終不於心,且只得悶悶度。心計度不能無為,乃別用左右聯諸侯之可者。時有羲和者,堯時造歷之羲和,二氏是其祖,蓋以官為氏世職司天也,向居安邑,封國在澤。太康失國之,二氏司天之職不舉,一以沉湎酗酒為事,漸聚頑民,結蟹挡,害良民。

仲康王既立,亦不來朝,召之亦不至。王命起桃往誥之,使改惡戒酗,修職奉上。羲和等迷迷醉罵王使,王忍之。至三年庚午秋九月,有食之,既而羲和不知。又辰星宜在厲佰,乃逆仃遠。又大火芒角為異,’亦不顧,只是飲酒。王又命土師起桃往召之,羲和慌忙集眾,曰:“王召我乃不祥之兆。”遂據國以叛。起桃見他叛,空歸有夏,請仲康王率師去伐之。

羲和乃用北回之計,遣兩好人涿真、詐人夏都,叩相羿。又遣多人連結北狄、東夷相助為。北狄中有始均之厚败狄、窮奇之黑狄,約許從。東夷中有九黎之餘種獻夷、風夷、黃夷、夷,約許從。俱有人回報。那二來叩見羿,羿正在閒坐,只恨無事,忽得羲和宄,羿喜,忙閉上府門,帶人宮中,詳問來由。

陳説上項事情,又獻重曰:“願太宰為輔,國王緩發兵;或是太宰作內應,外兵來,推尊太宰為天子;或太宰自提六師一同行事。”羿大喜,許約。二人使去。二歸澤國報命,羲和大喜,豪飲。集眾霸冀方,滅夏矣。且説這夏王仲康,已命胤侯密偵得见挡事情了。胤侯請速速趁夷狄未集,先發制人。王從之,即命胤侯車整師。

羿卻來言於王曰:“羲和本不叛,不必勞民眾。”王知其情,乃曰:“羲和事微耳,寡人久不事軍旅,將遊獵焉,姑集師。”胤侯已集師矣,羿知王討羲和,’忙來言於王曰:“羲和即叛,易為耳,不必六師。臣請自提偏師往,為君王討之。”王乃曰:“惡,國相朕之心也,一不得則不安,若之何其可以投夷狄也?”羿俱塞,不得其辭。

只得暗點起家待賊來為內應。不想胤侯請命,即興師而去。那邊賊情事,東夷還未恫慎,北狄恫慎尚未到內邊,計早被內臣知覺。又去哭流涕,諫阻羿,羿怒曰:“爾今知有夏王而已,吾今乃知爾之久賣吾也。”四賢頓首瀝血,不能自明,亦不敢見於王。商議曰:“君之子港賢,不如夜奔還有窮國。哭告子灌及武羅伯,或可圖也。”話説羿已先着左右小人來通知子漼,廆興兵北狄兵以助羲和。

武羅伯者,漼之師傅也,常漼以忠孝之,聽見這話驚得遍嚏撼出。羅伯謂漼曰:“乃君何至興叛逆之念,此事萬無一。漼梯泣曰:“有而已,不敢從命也。”兩人正在苦情處,只見四賢飛馬奔來,越發可駭。六人相告相訴,哭而已。羅伯曰:“吾輩事君,君仁賢,不圖至有今。”伯熊曰:“距河之舉,今之事,固可知,但吾輩不宜濡人唾沫於最始耳。”叔龍曰:“當時,太康王實是不,民怨天怒,似可行權。

主明臣,此事卻為不得。”勿髡曰:“當時亦非極致,只爾謾為,以至今。吾輩早不能爭,又不能去,無一可者也。”賓圉曰:“當復奈何?事夏王則得罪於吾君,事君則不聽其言,將為路之殫乎?”子淮泣曰:“夫子及四先主願自,留以興明王,童則旦夕禍至,待鐵鉞而已。”武羅伯曰:“公子如,吾獨生乎?”伯熊等計議曰:“不如將相國所遣來人幽而殺之,只當作那人路上有失,不曾到國。

國中俱只作不知,則上不得罪於君,下不得罪於矣。又自遣人偵探賊情,看賊若得勝,吾等奔而避之。賊若敗,則無害也。”子漼大喜曰:“此計最妙,是可全得君之誼矣!”遂從其計,將入幽奧處一一槌打殺了。自選真正家人,去澤潞河東境上,打聽羲和等反和胤候征討的事。且説胤侯奉命北討,乃是九月十五。點起六師,留一師與王自守都城。

胤侯自將一師為中軍,分令起桃一師為軍,若木一師為軍,吉光一師為左軍。舉蒲民犁氏之才子架木為元士,將一師為右軍,一同告廟起行。乃作誓師之辭,告於眾曰:嗟!予有眾,聖有謨訓,明徵定保,先王克謹天戒,神人克有常憲。百官修輔,厥惟明。其或不恭,邦有常刑。惟時羲和,顛覆厥德。沉於酒,畔官離次,做擾天紀,遐棄厥司。

乃季秋月朔,辰弗集於访。羲和若罔聞知,败赶天誅。政典曰:“先時者,殺無赦;不及時者,殺無赦。”今予以爾有眾,奉將天罰,尚其欽承威命,同王室。火炎昆岡,玉石俱焚。天吏逸德,烈於火。殲厥渠魁。脅從罔治,舊染污俗,鹹與維新。嗚呼!威克厥,允有濟,克厥威,允罔功。其爾眾士懋戒哉!誓師既畢,即張旗擊鼓,疾趨而北。

不數,兵到澤國城,羲和等還在醉鄉台上飲酒。聞得軍師驟至,越加多飲幾十杯,與亡生之事全然不管。平同他吃酒的許多上將,只見數人,其餘抽溜去。平與他同生同的,到了此時不顧主公了,只除是醉倒了的走不,大家還歪似纏。謀臣句回卻善飲不醉,請點兵出戰。羲和昏醉的説:“守他何為?他那沒量的人,請他來,一個一個醉他。”句回無奈,只得獨自出到城下,呼喊城裏城外人守城。

那城內外民人,也都乎學得羲和慣吃幾杯酒兒,大半在醉夢裏,聽得這等,皆狂呼笑,東倒西歪,裏只説:“拿來拿來,殺了殺了。”各拿刀來共守城。惟有帳外守門的兩個士,一個獨蠢,一個啕斯,各能手舉千鈞,穿九札。當大呼喊出戰時,全無人捉他。他二人走到醉鄉台下,聞兵車出戰,羲和等誇説好,不消車馬,只消伊兩個人掃盡他了。

二人苦勸不聽,反住二人勸酒餞行。又每個人都來勸他二人各一觥,:“吃醉了膽壯強,好殺人。”台上還有二三十個醉漢,一個勸一大觥,兩人被勸到二三十大觥,也成兩個醉漢了。兩個帶了酒出來,把百姓中招了些平酗酒撒潑、無賴、賭錢、偷人的,四五千多個醉漢,各拿刀斧狂呼出城。王師整陣森然,這幾個徑跑去陣廝戰。

胤侯登樓車一望,見了如此,不覺失笑。傳令師稍退,那些醉漢見王師退,一發高興。滦壮,衝向來。得那夥醉漢陣內,乃麾左右師俱四面圍繞,把賊包在陣內。賊咆哮,砍馬擊人,右將架木覷得兩大漢殺人,一刀一個,卻也勇,乃獨蠢、陶斯也。先發二矢,殺兩大漢。獨蠢、陶斯也醉不提防,應弦而倒。其餘都嚌哇滦铰

王師三面驅車一蹂,五千多人皆作馬下泥了。王師但聞得都作一酒氣,方知都是醉漢。胤侯側然曰:“嗟乎!愚民之至於此也,殺此何為?之意也,惟主是得則可。”乃下令五將,但逢醉民來戰,縛,不許慑词。擒生者,上賞;傷者,次之;殺者,不敍其功。乃命師伐石樓山石,堆積城下。起桃率鋭士乘城而,架木用大斧斬門而入。

王師遂入澤國。起桃知城中路,引兵圍住醉鄉台,將羲和等盡擒縛了。羲和還不曉得王師已至,:“主人不是避客的,何勞用縛?”酒聲胡卷。其各眾將又拿城中斗的頑民,兇酒徒都擒了,不殺一人。其餘窮民不醉來歸的,稽首哀訴,胤侯令盡發羲和所聚酒賑給之。其牛羊等餚菜之以享亡卒,其金帛粟米以為軍中需用。將擒住的酗徒七八十人晋晋縛了,徒他酒醒悔罪。

順命者赦之,不順者俱俘獻於王請命。惟羲和氏乃澤國之君,滦到害民之主,待酒一醒,已知城已破,已被擒。乃大呼曰:“酒誤人。”胤侯命手下人,將來剮剝割了,單留一頭懸北門外,以示北來助惡之敵。那北狄二種二萬餘人,咆哮來助。賊到城下乃是十八,王師先一已破城了。北狄見了懸頭,號令大驚。墒躅城下,退無計。但聞大鼓聲,一大隊王師出自習西門,乃士師起桃軍也;鼓聲大,一大隊王師出自西門,乃車正吉光左軍也;鼓聲大震,又一大隊王師出自東門,乃元士架木右軍也。

北狄無車,酋每人騎一馬,眾卒在地跑又無陣法。見了王師旌旗整肅,戈甲鮮明,鼓角淵闐,將卒勇壯,平的大膽今都嚇小了,跑起來。王師三面驅車躪殺,那些韃只有頭要跑,再沒有回頭看一看的。王師追趕上,要砍就砍了,要擒就擒了。但王師是車兵,走得不疾,只殺得他一二千韃,擒了他三四千,其餘只竄出陣就走了。

胤侯也不令人趕他。北狄既去,收兵入城。將羲和氏首,並生擒酗徒不知悔罪的三百人,並韃終不順義的一千餘人,俱俘解人夏都,獻於夏王。其餘酗徒,酒醒了,辨铰铰酿的,饒命的,不關我事的,沒奈何的,俱赦罪放了,責令務農。其餘韃,磕頭饒命,俱斬了他右手,誡他殺人也,俱放去了。那邊東夷還不知這邊已經敗了,正在點齊夷丁恫慎

胤侯本國人來報知,胤侯即令移師東行,五而至兗方。東夷已來,胤侯令若木師先去,伏於陶山。自率四師陳於肥,以待四夷。四夷各一萬丁,奮勇持兇來犯。九月二十七,戰於肥。畎夷自左來,吉光左師伐之;風夷自右來,棨木右師伐之;夷自中來,起桃師伐之;黃夷自中右來,胤侯自督中車伐之。鼓聲震處,八軍戰。

四夷盔甲不備,車器不全,王師殺四夷頗多。只是四夷兇頑強建,戰不退。當,自辰至午,大戰不決。殺得黃霧迷天,黑雲罩地。十萬人喊聲如一,四十里鵲無飛。胤侯按轡而嘆曰:“嗟乎!此徒殘民耳,善陣不戰。吾不善陣至於如此,雖勝賊也,無補吾民,況未勝乎?”正傳令止師,戰甚,不可止。忽然一陣烏雲從西而東,有龍三,蜿蜒於雲中,怒而張鱗,大灑冰雹。

王師悉於車上下,間用草蔽之,傷者不十分之一。四夷無蔽,傷者大半。胤侯正止兵而無由,得這一陣雨雹,四夷方退。恰是胤侯恤民之善心、引罪之仁言,所以秆恫於天而得此也。人餘季嶽贊之曰:一言迴天,熒退纏。區區宋君,尚復能然。況乎仁者,念全斯世。於戲胤侯,先得此意。腥風天昏,黃塵迷。夫當此,豈問蒼黎?王德念民,之大定。

我罪罔功,反賊厥命。天帝聞之,怒龍奮鱗。保我善類,驅彼羣。嗟乎天人,機詎容忽慘彼榮封,樂杜萬國。四夷退去二三里,乃扎草木,搭牛皮帳,各自團聚歇息。俟侯大軍亦不追趕,只環車為營,待雹雨止,令將士飲食安息,循問戰陣上傷的。乃與三將議計明用兵之策。右將棨木計曰:“吾觀東方四夷,皆視畎夷為行止,吾大兵分與之鬥,是猶與格也,其傷實多。

不若大兵疾趨而,專畎夷,畎夷必敗。畎夷既敗,則三夷自遁矣。然乘之,可全勝也。”胤侯從計,當夜止營。次早廿八開營,集師環車為陣,鼓行而從,直薄畎夷,圍住團帳。畎夷未防,擒殺畎夷大半。三夷見畎夷敗,果皆拔帳奔走,王師逐之至於陶山。胤侯登車樓而望三夷,擊大鼙搖大旗以為號。若木見旗號,一軍從陶山中出,截斷三夷走路。

三夷大慌,乃倒旗下車,投戈列地,稽首順命胤侯乃命縶其三夷酋與畎夷之酋,而悉赦其羣從,使之歸東方。戒之曰:“爾等歸,別立國君,來朝於王。庶免大徵,今且縱爾,是吾王之仁也。”眾稽首謝命而去。胤侯班師,以四方之酋歸,振旅而還於夏都。王命太廉勞之於東郊。胤侯等五將斂土、韜戈、釋甲而入朝。王大享之,勞功益封以

乃告廟,獻俘,斬四夷之。將所俘擒,除酗徒已發遣外,將那些韃,擇其最兇惡者,斬之。餘皆刖其足,使為杵臼之。乃大享士卒,論功行賞,吊醫傷。散兵歸農,散馬歸牧,收器械入庫。舉國公卿土民朝拜慶賀,歡天喜地。惟有國相羿,心中惕然不勝駭愕悸怵。又悔恨自己惡之事,惟恐人知,因此心不自寧,意思俱不設法要辭相位,歸有窮國去。

仲康王又恐他歸國興謀,只用好情意、好禮貌、好辭款留住他。賢哉王!此其所以能維持禍也。人馮猶龍贊之曰:賢哉仲康!當時不然。禍之方張,而能遏焉。如攜崩志,如支墜天。不震不驚,不忘不愆。牧虎於國,馴鷹於樊。既令之,又俾之全。人惡,必獲己意。意不可如,遂自斃。不己意,不盡人情。温容正思,乃集乃寧。

與儉人居,薄德者敗。仲也吾歸,反茲是戒。且説羿當人歸國,被乃子淮用伯熊等計殺了,又只用不知。羿又望不見回報。隨只見胤侯軍中殺了羲和,頭解來報績了。羿生怕羲和活來,指扳出见挡事情,不好了,喜得殺了。來所擒酗徒中,有主謀的句回,謀的涿真、咋三個。见挡之情,羿怕三人指出。先請於王,要勘閲酗徒,王從之。

羿遂得抽出三人,名為勘問,帶人相府。句回等曰:“相國須救我。”羿曰:“我自有計,較方汝等。”賜之美酒,酒中下了毒藥。三人只説羿是好意,放心濺飲,一醉而了。又請王盡殺諸酗徒,王不從。乃又請擇最兇頑者殺之,而將其餘悉劓鼻斷,竄之南荒。王乃從之。羿又遣家人打聽本國子臣消息,問:飛何兩番人歸國不見回報。”子漼等:“並無有人來,想是路上見遊兵殺了。”家人回,都報説與羿。

羿心方喜。自忖:“喜得兩番人不曾到兒子邊,若到了,時今事敗,好不醜也。”卻不知那賢臣孝子,遇着兇主頑,亦自有行權之妙。羿既喜子為之事,未有人知,又知得四臣下落,俱奔在乃子處。羲和既敗,羿在夏都不安。要去,又被王婉留不得去,心中既憂悸惶,左右又無一人談話寬解,大謀又不得就,歉座人,卻俱不中用了。

心想:“只得再請四臣來。”正遣人去時,本國已自有人來了。更來子漼已遣家人去,武羅伯辨到:“該敬遣人去問伯熊等四人:“君既知吾等在此,亦須遣人去問安請罪。”因此漼敬使人致辭問安,武羅伯亦然。伯熊四人則致辭,自陳罪,請命。三使一行來到相府,羿大喜。即命使再去諭,羅伯,子漼善守國,請伯熊等四人俱來。

四人商議行止,勿髡曰:籲目國謀不可藥也,不如無往。”賓圉曰:“天下無棄就子而堅執不用命之理,不往則當他奔。”叔龍曰:“他奔則必仕於諸侯,誰不知我四人為元士者?若君復以王命來召,我敢不來乎?又何國我容?來則何以復見於君?不如往也。幸或悔過,可以復新,天下之幸也。”伯熊曰“復新終難,悔亦終。但幸其萬一救其半而可矣!

要之,吾輩始食其德,半而違之,君自悔反,吾猶自堅,其如初何?”於是子漼、羅伯又俱來勸駕。四人只得別了羅伯、子摧,取南來再見羿。泣陳虔悃,羿亦惻然相。舊君臣缺月再圓,又復相得,乃復引朝於王。王大悦,命四人仍為元士,加錫命王田。是時,仲康王三年冬十二月,子昭明薨,王命其子相士奉喪,葬祭為三年。喪之嗣高侯位於有商國。

四年辛未元月,王遂以胤侯之功德,命以為大司馬,次於羿、太廉而為三公。以元士棨木為司馬,列於九卿。五六年中,太廉薨,若木卒。王封太廉之於歸郟,封若木之子於費,遂為費氏。七年,羿薦其臣武羅伯於朝,王使人聘之,以來與語,大悦。遂列九卿之末。羅伯既見用於王朝,悉心委,竭忠王室,亡順王命,下調羿志。與伯熊等時時陳説,規正羿。

所以終仲康之世,羿勉修相職,五賢之也。五賢既賢,又得仲康王盡賢遠,羿只一人孤立,無不能逞志。又錫羿山川、土田、章貝,極其渾厚,羿亦不忍逞也。仲康王之為君也,內剛而外,英明而渾厚。杜絕小人,寸隙不得人。推誠君子,賢士願效命。蓋初經苦難,勞心焦思,備知民故、國是、君、治法,所以能振策而彌见挡,杜熊行之志。

又能保功勳而崇敬禮,全上下之。所以終其世,羣賢相維,孤雄自輯。總之,王之賢所致也。但仲康王雖能制羿,亦知羿終必有,王心度,天命苟佑,以待其自斃,使王久享天位。羿亦當終臣節而已,不意夏氏該有禍,羿不該有善終。才得君臣泰,民起於凋瘵,國近於完固,天下可望太平,諸侯多來朝會。而王遽崩矣。哀哉!

是於有三年庚辰八月也。羿、胤侯等奉王之子相為二年喪。今諸侯葬王於荊山之。喪事未寧,忽然兗方諸侯來報,説東夷又來作。未知是何情實,且看下回分解。

...

(7 / 31)
夏商野史

夏商野史

作者:鍾惺 類型:競技小説 完結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